新闻中心 |
近日,由中铁建设北京公司承建的28万平方米的沈阳新建综合装配厂房项目提前实现暖封闭施工,这标志着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综合装配式厂房工程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作为股份公司精细化管理试点工程,该项目以技术质量为抓手,凝聚多业务部门合力,实现了危大工程的质效双收。
今年以来,北京公司积极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持续开展项目基础管理提升。“我们通过超前优化、提高标准、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技术‘组合拳’,助推工程建设提质增效。”该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张旭说。
技术引领,助力高效履约
从策划先行到过程纠偏,再到推动履约,北京公司将技术质量管理贯穿施工生产全周期。他们锚定工期节点目标,于进场初期建立技术双优化清单,过程中实施月度动态调整、季度定期通报,及时纠偏导正。针对在施的大型公建、住宅等标杆工程,该公司采取提级管理,从43项专业分包工程对其进行全面指导,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组织项目三项策划“回头看”相关会议(中铁建设北京公司 供图)
以技术超前策划为引领,北京公司技术质量部联合物资、商务等多个业务部门,提前敲定关键技术应用,避免施工进度受招标影响,进而推动各工序合理穿插,实现降本增效。2024年以来,该公司在施项目技术创效累计立项1089项,落地574项,创效金额破亿。
在沈阳新建综合装配厂房项目进场之初时,北京公司便组织内外部专家对单跨最长98米的大跨度钢桁架施工开展技术论证,通过风险预估、工期时限、经济性对比等分析,选择“地面分段组拼、分段吊装、高空合拢”的施工方式,排除了整体提升或滑移的高风险性。最终,258榀主桁架和80榀托桁架提前20天完成安装,为后续幕墙、精装修、机电等专业及时插入提供有利条件,确保暖封闭节点顺利完成。
提高标准,促进质量提升
医疗主街的裸顶设计,使精密的管线排布成为抬头可见的工艺展示区;门诊大厅的幕墙龙骨横明竖隐,让建筑美观通透;室内铺砖提前调整,确保整砖排布提升观感……作为中铁建设质量示范工程,北京公司保定儿童医院项目凭借优质的实体质量细节,被中建协评为“第二届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竞赛”一等成果。
保定儿童医院医疗主街裸顶设计(陈大智 摄)
北京公司始终将工程实体质量放在首位,以标准化为前提,以精细化为手段,强化质量细节管控,确保工程内实外美。在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中,该公司先后发布了《工程防渗漏管控指导文件》《土护降施工现场标准化做法》《住宅工程标准化手册》等多个施工阶段标准化指导手册,并逐一开展专项宣贯培训。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连续开展地下室、主体结构、机电幕墙等多个阶段标杆工地观摩活动,引导在施项目管理人员对标学习提升。
发挥精细化管理效能,需项目全方位筑牢质量防线。“公司牵头与63家分包商签订《工程实体质量标准化承诺书》,每季度开展全专业分包商标准化检查,检查结果与项目管理人员绩效工资及劳务付款挂钩。”张旭介绍,在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下,分包商的质量管理意识显著提升,今年新开工工程的实体质量均实现过程创优。
科技创新,破解施工难题
紧盯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北京公司以科技创新破解施工难题。为确保经开区信创园项目约34米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安全,该公司创新“大跨度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挂支撑施工技术”,与传统回顶支撑技术相比,该技术使用场景更灵活、施工效率更高。最终该项目在大跨度钢结构施工阶段,节约工期近1个月的同时,创效100余万元,工程还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据了解,该技术已在集团所属杭州西站枢纽南区站城综合体“云门”项目推广使用。
北京公司坚持科技引领,加大科研投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室和QC小组建设,不断开拓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的应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效益性、可推广性的技术成果。2024年,该公司累计获国家级QC成果9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并取得省部级工法共24项,稳步推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清华大学通州项目成为2024年工程建设行业绿色建造推进会观摩工地(鲁益宁 摄)
结合项目建设重难点,该公司还积极与外部行业专家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发展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在公司总部牵头下,我们与浙江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建筑工程碳排放监测与协同管理平台,助力形成低碳建筑行业标准。”据北京公司清华大学通州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按照近零能耗建筑施工要求,不断探索绿色建造创新技术,已成为全国低碳建造示范工程。